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德國《明鏡》周刊7月9日刊登該報旅遊編輯斯戴凡·奧爾特的親歷文章,題為“旅館的中國人警告”。
據奧爾特稱,他最近在德國巴伐利亞一家酒店辦理入住手續時,當面收到一張“中國人警告”,上面提醒客人注意“中國文化特殊的餐桌禮儀”。該文的描述在網上引發爭議,被批評有“種族主義”傾向。
奧爾特稱,他入住酒店時被告知:第二天早上6點半至7點半有一個大型中國旅遊團用餐,可能會夾雜“有別於歐洲傳統餐桌禮儀的高噪音”。“中國人警告”上寫道:“其他客人請不要受到中國人吧嗒吧嗒地吃出聲和打嗝聲影響,因為這是中國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想靜悄悄地吃早餐,請在8點以后來”。作者還稱,他晚上在酒店酒吧聽到一位年輕的中國女導遊正同義大利同事談48小時游義大利的計劃。女導遊指着iPad上的地圖說,希望從米蘭出發,到波托菲諾,然后再到300多公里外的錫耶納。義大利同事顯得有些惱火,說“你認為近,我認為不近”。
作者稱,第二天早上6點半,他來到餐廳,看到中國遊客用勺子拍打小麵包,拿了椒鹽脆餅后又放回去,蹩腳的英語很難理解,也沒有對服務員說“請”和“謝謝”。一個廚房員工偷偷對一名德國客人說,“他們走時,我會很高興”。文章稱,對於為什麼提前派發“中國人警告”,該酒店經理解釋說:“如果我們提前指出,就不會收到投訴!”
該文在《明鏡》周刊的網絡上引起極大爭議,幾百名網友發表看法。一名叫phrasensport的網友稱這是“種族主義!作為德國人,我真的很尷尬。”不少網友則認為,文中所說的中國遊客的壞習慣確實存在,應該改正。還有一些旅德華人認為,該酒店小題大做,這樣會嚇跑中國人。 |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