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詠春愛好者,在這邊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詠春的小心得。歡迎對詠春有興趣的朋友們參加我們周日的訓練,大家一起研究交流。{:4_168:}
說起詠春,大家可能會聯想到葉問和李小龍,或許腦海中會浮現出一些如行雲流水般快速攻擊,但在現實生活中的詠春到底會是怎麽的一套武術呢?作爲一個詠春的愛好者,我希望跟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掀開這門傳統武術的神秘面紗。
相傳詠春的始創人是南少林的五枚師太,她把自己所創的無名拳法傳授與她的徒弟嚴詠春,之後嚴詠春再傳給了她的老公梁博儔,而梁博儔爲了紀念嚴詠春,就把這門武學命名為詠春拳。由於創拳的是女性,所以詠春拳的理論基礎都是以小勝大爲主的。至於如何能以小勝大呢?面對一個彪形大漢,一個弱質纖纖的女子既不能比力氣,更不能把時間拉得太長,所以詠春拳的特點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綫和最有效的攻擊作為中心理論,務求做到以最小的力氣和最短的時間把對手擊倒。
詠春拳非常着重速度,而所謂的速度並不是單單的出拳速度,而是幾種不同的速度加起來的成果。先說一下出拳的速度,詠春拳所用的是”寸勁”,與一般武術不一樣的是詠春拳出拳的時候是快踫到目標才開始發力。這樣的好處有很多,其中兩個好處是快和省力。由於出拳所需要的路綫短了,所以所需要的時間也相對減小,而拳到的時候才發力,這樣需要的力氣也相對減小。第二種速度是反應,這裡所謂的反應就是準備動作,如果反應不夠好的話,出拳速度再高也是枉然的。詠春有一套專門訓練反應的練習--粘手,目的是把攻擊和防守的準備時間減小。原理是通過手部的接觸來推測對手下一步的動作,這就是傳統武術常有“聽勁”。第三種速度是角度,用角度來控制對手跟自己的距離,因而把對手的速度減低,那相對的自己的速度就能增加了。第四種速度是防守和攻擊同時進行,我們叫這做”連消帶打”。很多武術都會把防守和進攻分成兩個動作,而詠春會把防守和攻擊合成一個動作,這樣招式的速度和效率就能大大的提高。
由於詠春拳的中心理論離不開以小勝大,所以詠春拳格擋的動作很少,大部分的招數都是以卸力爲主,這是傳統武術常有的“化勁”。簡單的說就是説當一個彪形大漢向你出手的時候,你不會用手或者身體去硬擋他的拳,你會通過角度和發力方法把對手的攻擊瓦解,甚至做出還擊。
文中提及過詠春拳追求的目的是以最小的力氣和最短的時間把對手擊倒,但是怎樣可以做到這一點呢?詠春拳攻擊的目標幾乎都是要害和關節,命中對手之後就算沒有嚴重的傷害,也能令對手暫時失去攻擊能力。而詠春拳的拳理中強調中線理論,人體最弱的地方幾乎全部集中在身體的中線,比如鼻子、喉嚨、胸口等,如果能取得對手的中線就很有可能把對手擊倒。
最後想帶出三點很重要的信息,第一點是世界上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人,所有的武術都只是用來幫助武者去提升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學懂了某些招數就能一個打十個。第二點是學武的過程能除了能鍛煉一個人的身體,還可以鍛煉心志。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學武的人雙手就是最厲害的武器,所以武德很重要。人體其實很脆弱,身體各處都充滿着致命的要害,不論是哪一種武術或多或少都總會有一套攻擊致命要害的方法,所以學武之人應該注重武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