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一词,看上去就散发着粗俗的气息,令人闻之“虎躯一震”。但这似乎不妨碍它在2011年度走红互联网。
据考证 ,“屌丝”来自百度贴吧“雷霆三巨头吧”与“李毅吧”(简称D8)之间的“江湖恩怨”。说起D8,那简直是中国互联网文化的一朵奇葩,此处暂且按下不表——简言之两个贴吧的网友时常对骂互嘲,鉴于D8会员头衔为“毅丝不挂”(简称毅丝或14),经常与其对骂的“雷霆三巨头吧”吧友想出了“屌丝”这么一个“恶毒”的蔑称。孰料D8的14们爱好自嘲与“自黑”,欣然笑纳了它,还开始竞相“比惨”,比谁更“矮丑穷”……
直到此时,“屌丝”仍然是小群体内的一句“黑话”。
那么,为什么它后来在各大论坛、微博、社交网站中广为流行?为什么很多根本不知道D8为何物的人也开始自称“屌丝”?
凤凰网曾做了一个专题,其中是这样描绘“屌丝”的行为与心理的 :
“……多指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他们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网游、爱贴吧、爱‘女神’也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内心虚荣,却又不屑‘高富帅’而故作清高;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他们是善良的,他们也是懦弱的。”
“总之……他们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他们也渴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不满于无聊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
或许自嘲和“比惨”确有减轻生活压力、宣泄抑郁情绪的作用,而群体性的自嘲和“比惨”更让人在从众的行为中逃离孤独的感觉,获得认同感。粗俗的玩笑也是一种有效的娱乐方式。这部分解释了“屌丝”一词的走红原因。
所以,“屌丝”的参照物是“高富帅”——内心渴望但无法实现的财富与性能力,欲望指向是“女神”(无法实现时则贬为“黑木耳”)——想象中极完美或淫荡的女性形象,工作状态是“搬砖”——辛苦、无价值而低回报,文风语气是百无禁忌重口味——张嘴“屌爆”闭嘴“苦逼”。
或许“屌丝”与1990年代王朔那代作家笔下的“顽主”、“我是流氓我怕谁”在精神气质上有部分相似之处,例如继承了后者的迷茫、自嘲、粗俗、放纵;但更多的是差异,“顽主”和“流氓”们是大院里打出来的“红二代”,四九城里的“太子党”,在改革开放大潮成了“倒爷”,从不缺乏随便的性关系,而“屌丝”呢?他们自认社会地位低下,恰是由于没有背景,没有钱,找不到妹纸做女朋友。
相比“卢瑟”或“宅男”,“屌丝”这个身份标签融合了生产、分配、消费与性等多个层面上的特征,同时具备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维度的分析价值。
就算很多人不愿使用这个看起来低俗的名词,但难以否认的是它所标签的人群在当今社会中的相当普遍存在。